北斗+5G在室外区域无人驾驶技术上的应用
“ 5G是移动通信的新标杆,正逐渐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5G对时间和位置将提出更高要求,这正是只有卫星导航系统才能提供的功能,因此5G与北斗有天然的融合性,未来将推动无人驾驶等技术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
6 月 23 日 9 时 43 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随着最后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完成全面部署。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仪式并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意味着继美国GPS之后,北斗成为另一个为全球提供高质量导航定位服务的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01
—
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优势
1. 三频信号。北斗使用的是三频信号,GPS使用的是双频信号。三频信号可以更好的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北斗是全球第一个提供三频信号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
2. 定位精度局部加强。北斗导航系统对中国及其亚太地区的各项导航系统精度是特别加强过的,在国内卫星的几何条件比较好。
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够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的高精度定位服务,并结合惯导等技术,为无人驾驶车提供位置与姿态的感知信息,当车辆前方路段出现状况时,北斗卫星能够提前预判并向车辆输送信息,结合车辆自身运算能力,共同保障导航信息的高精度与可靠性,进而实现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智能操控。
02
—
北斗导航+5G应用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意义
北斗系统作为国内新建成的重要时空导航设施,5G又是目前智能化时代必须重点发展的传输技术,二者均是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应用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5G与北斗同为智能化时代的基础设施,5G有大容量、高速率、低延时的特点,北斗系统则是全球性、高精度时空基准,将北斗和5G相加,构造出了一个新的信息系统,那就是导航定位授时+通讯控制系统。北斗+5G在无人驾驶领域商用普及后,凭借极低时延、极高速率、高传输、高精度导航等特征,两者将在无人驾驶车和车路协同之间相互融合和相互赋能,彼此增强,无人驾驶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获得前方预警信息,提前采取避险措施,极大降低未来交通事故风险。
阿备默机器人在投入研发基于移动机器人(AGV)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搭载北斗导航系统和5G通讯系统的室外区域无人驾驶车已在实验阶段。该技术可实现无人驾驶车的自动驾驶与手动驾驶切换、自主设置运行地图、自我电池管理,可自动无线非接触充电、远程接受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管控,也可采用近距离保密通讯等功能;并配备有远距离激光雷达、超声波双重探测障碍,遇障停车,近距离防撞保险杠,触碰停车,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根据情况不同可采用磁导航、惯性导航、激光导航、复合导航等导航方式,主要应用于旅游观光、高尔夫球场、接驳车、摆渡车、短途货运等场景中。
阿备默机器人是拥有移动机器人(AGV)核心技术完全自主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中国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0多项。深耕移动机器人(AGV)行业12年以来,拼搏进取,积极创新,旨在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